开科研之花 结实践之果——走访比较文学与文艺学教研室
本网记者 罗巍 黄嘉欣
“比较文学与文艺学这两个学科是注重积累,偏重于理论的学科,但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仍然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把文学现象从到具体回归到抽象,力图让学生由感性升华到理性,这也是我们教研室一直以来的教学理念和核心。”比较文学与文艺学教研室主任张能泉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
近年来,中国语言文学系比较文学和文艺学教研室以文艺学和比较文学为龙头,建成了一支高水平的学科队伍,提高了中国语言文学系的整体办学水平与综合实力,以科研攻关和学术实力推进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的发展,该教研室曾被评为湖南省优秀教研室。
“齐心协力”抓建设
“我系坚持响应‘以学校为主导、系部为主体、教研室为基础’的倡导,大力支持教研室的发展。首先,系里加大对教研室的经费投入;其次,老师们都自觉把教研室作为自己的家,甘心为这个家作贡献。”中文系系主任潘雁飞教授向记者介绍道。据悉,比较文学与文艺学教研室现有成员8人,其中博士有3人,各主讲教师认真执行系部的教学工作安排,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
张能泉向记者介绍道,教研室的成员都十分注重团队建设,许多的课题申报和科研项目的提出和成就都是团队力量的结晶。“因为自己是在读博士有时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安排课时但又面临课时量大的压力,伍建华副教授本来可以安心退休,但是他却毅然决然的挑起了重担,选择继续在自己热爱的岗位上奔走,选择为教研室的发光发热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据记者了解,伍建华副教授只是比较文学与文艺学教研室的一个缩影,还有许多的老师都在为教研室奉献自己的力量,在他们的心里,这里是他们的第二个家。
“多管齐下”创特色
“教研室是最基础的教学平台,学科建设、课程建设要以教研室为基础,教研室的工作才能做得好,学科建设、课程建设的工作才能做好。”潘雁飞讲道。比较文学与文艺学教研室目前省级精品课程外国文学史和校级精品课程文艺学两个学科组成。教研室一直坚持“走出去”战略,加大对外交流,先后组织优秀教师去韶关学院等兄弟院校进行交流,以此掌握本学科的发展动态,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同时也积极地“走出去”,邀请知名学者专家来我校讲学,北京师范大学著名学者童庆炳就曾来我校讲学。
周孟战教授也讲道,文艺学这一课程正在进行改革,即“传、帮、带”,青年教师与经验丰富的老教师配合教学,从中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成长。为探个究竟,记者来到中文系某班级所开设的文艺学听课,当时任教的陈素萍老师和新进的李桂全老师在进行搭配教学,陈素萍风格严肃平稳,带领学生由浅入深的以专业知识理解文艺史上的现象,李桂全老师上课则是幽默风趣,妙语连珠,让学生在开心之余由感性升华到了理性的认识。该班王学生说道:“虽然两位老师的上课风格截然不同,但是我们从中都学到了许多知识,我们也都很喜欢这种老师搭配教学的方式。”
“循循善诱”育学生
“同学们,今天是你们走进大学的第一天,是你们人生的新起点,在未来的四年里,你们当中有人或许会迷茫、彷徨,也有人会因为丧失目标而浑浑噩噩,但是也会有人踌躇满志,我们相信,心若在,梦就在。”在担任09级班主任时,张能泉在开学的第一堂课上这样说道。他要求同学们写下大学第一篇文章《为什么读大学》,四年后,他又把这些文章全部发回给学生。“当时学生们都感到很惊讶,看到自己当年写的信都十分激动,都表示当初自己的想法都很幼稚,但是有个学生告诉我,老师谢谢你当初那么早就让我们定下了自己的目标和想法,这四年来我一直朝着这个目标努力,所以我可以说我无愧于我的大学生活,当时我听了以后感触颇多,也觉得很有成就感。”
此外,为了加强师生联系,教研室还开设了多个师生交流平台,既可以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也让老师可以及时地对教学方法做出调整。“师生之间的良好交流是做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比如下寝,既融洽了师生关系,同时学生通过和老师的接触,也会了解老师的一部分思想,而这个过程就是教学相长。”
“知行合一”出成果
“课堂教学历来就是系部关注的重点,我们把教学改革分为两个部分,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环节”,潘雁飞讲道,“比较文学与文艺学教研室在教学改革上取得的成绩是比较显著的。”课堂教学以外国文学史为例,此学科打破了“以史为纲”的教学线索,侧重于对作品的解读,在外国诗歌等方面为了紧扣语言的原汁原味,结合专业特长有时会采取双语教学,以提高课堂趣味性。课外教学环节为了弥补新课堂课时压缩的弊端,教研室结合本专业开设了一系列选读课程,目的就是要学生们充分利用课外时间丰富扩大知识面,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近年来,中国语言文学系比较文学与文艺学科研室在科研和教学上可谓是硕果累累,张能泉的《谷崎润一郎与中国现代文学社团关系研究》获得了2013国家青年项目立项,周孟战的课题获得了湖南省社科基金课题立项,陈素萍获得了教育厅一般课题立项。教研室教师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讲课比赛,其中,2006年罗譞获学校教学比赛副教授组二等奖;2007年邓楠的《莫泊桑研究》、罗譞的《文学概论》、张能泉的《比较文学》获学校优质课。2005年—2008年教研室共申请立项各类科研项目共计11项。其中省社会基金项目2项,省社科联社会基金项目2项,省12届优秀社科学术著作出版资助项目1项,省教育厅科研项目2项,校级科研课题4项。每年都在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篇左右,出版学术专著多部。
“我系会继续把教研室作为重点,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我系其他教研室要以比较文学与文艺学为榜样,勇于开拓创新,不断改革发展,以学生为本,争取更上一层楼。”潘雁飞说道。